明泰微電子安全有序生產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,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,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,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。
站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風口,內江高新區高擎科技火炬,肩擔創新使命,圍繞中央以及四川省、內江市關于加快推進“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”的部署和要求,不斷集聚創新資源要素,以打造特色化、功能化、專業化孵化載體為主攻方向,以產業鏈、創新鏈、服務鏈融合協同發展為重點,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臺,不斷完善全孵化鏈條,引進和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,著力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,奮力營造雙創良好氛圍。
栽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。
近三年,內江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超70%,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17家。在最新的國家高新區排名中,內江高新區躍居第120位。
瞄準痛點,提供全周期服務,陪企業拔節生長
內江高新區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、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和高成長性企業培育“三大計劃”,先后利用科技部打造特色載體推動雙創升級項目、省級科技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建設項目、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項目資金6300余萬元,支持園區企業創新發展。
以納入科技部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為契機,對全區科技企業精準“畫像”,建立“孵化期—初創期—成長期—壯大期—成熟期”五級梯度培育機制,運用政策工具創新,加快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,全周期精準扶持創新企業成長。此外,每年發放“創新服務券”700萬元,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準化服務,鼓勵科技型企業抱團發展。
與重慶豬八戒公司共建川南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,建成知識產權、人才教育,園區服務、質量檢測、數字版權5大平臺,開展知識產權綜合服務,平臺瀏覽量達298萬次,服務企業超200家,進一步促進科技供需智能匹配、精準對接,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、高新技術加速推廣。
高標準抓好雙創載體建設,在白馬園區建設川渝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中試研發平臺,打造根植內江、服務川渝、輻射全國的“中試熟化”平臺標桿。已匯集來自四川大學、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19家,匯聚陳鯨、譚述森、鄧龍江等院士專家、科研人員近70名,形成智慧集群,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攻關、成果轉化聚集。加快推動高新科創園專業孵化器建設工作,加速構建“前孵化器(苗圃)-孵化器-加速器(中試平臺)-科技園區”的全鏈條孵化體系,為中小企業展開全方位、立體式服務,堅持問題導向,創新服務方式,全面提高雙創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。